近日,上海市工商局对外发布了《上海市企业住所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除了违法建筑,配电间、避难层、疏散通道等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专用部位外,非居住用房均可作为企业住所。
《办法》突破了原有的限制,最大程度降低了对企业住所本身的登记要求,因此部分人士预测到创业者或企业的负责人可能将办公区搬到价格相对低廉的郊区地段。此外,随着电商的大力发展,加上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目前的办公楼环境和概念正逐渐转向O2O模式,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并不需要经常到实体办公地点工作,因此在郊区或外环等房租较低的区域建立办公住所能够有效节约资金,降低企业的房租成本。
那么,该《办法》的出台对目前上海的写字楼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莱坊董事及上海研究咨询部主管杨悦晨认为:“《办法》的颁布旨在鼓励大众创业,并不会影响到主流企业对于上海甲级写字楼的需求。当然,随着办公场地资源的释放,以后我们也会看到包括旧仓库、老厂房在内的更多非居住用房成为企业的办公场所。”
同时,新出台的《办法》能够让旧址利用的审批注册流程复杂度大大降低,由于位于郊区地段的改建办公空间的租金远低于中心地段,因此大众创业的初期成本也将大大降低。因此,该《办法》将激发更多人投入到创业活动中,尤其在当今电商日盛的趋势下,这一政策上的变化可能会引导一轮办公房屋由城市繁华地段迁至郊区或外环地段的潮流,即所谓的“新区”。
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数码经济促使“新区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经济中心。新兴的科技区大部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展起来,这些工业区一跃成为城市中发展较快的地区,集写字楼、住宅、购物和休闲场所为一体。在《办法》发布之后,或许会有更多的公司将办公地点搬迁至这些地区,既能够降低房租成本又能够靠近年轻员工的居住和社交场所,从而减少员工的流失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比如,正在积极打造“医产业”+“E产业”两大产业集群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不仅能够减轻医疗行业和电商行业的房租成本压力,还能够形成集成效应,促进附近相关产业企业的集聚。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 一些看似远在未来,但实则尽在咫尺的科技将迅速改变甚至颠覆我们对传统房地产以及办公行业的认识,未来的办公楼将朝智能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实现部分自我管理能力。”杨悦晨进一步表示。莱坊发布的2015年《全球城市》报告也对未来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做出了诠释。根据该报告,未来可能出现写字楼机器人,利用这一技术,远程工作者可以通过登录机器人穿过写字楼看到写字楼的实景,并与同事对话并执行基本的保安功能。这就需要未来办公大楼为这些机器人提供存储、充电和服务区。根据莱坊2015年《全球城市》报告,物联网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对物流业的需求。联网机器也能够推进智能办公楼的建设,让办公楼可以部分实现自我管理。
因此,随着网络的兴起,写字楼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繁荣,我们需要回归于人本身。全球城市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一个广受欢迎的街区内平衡新兴公司对办公空间的需求。现代城市是一个知识型经济,以员工的互动为驱动力,从而促进创意的产生和信息的交换。为了促进交流,如今的办公场所也通过打造各种新的功能空间来取代传统的办公环境,如团队空间、咖啡厅和健身房等。
最后,我们看到在《办法》发布之后,很可能因为办公住所成本的下降引发一批创业项目的诞生,同时城市的办公区短时间内亦不会呈现迅速衰落的景象,因为人性化的城市写字楼为企业吸引更多人才和机会,二者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越来越智能和人性化的商业办公区。